上世纪初,上海的程小青等人创作的《霍桑探案》风靡全国:小说主人公霍桑诞生于旧上海的十里洋场,他锄强扶弱,被称为“中国的福尔摩斯”。
而如今,上海滩也诞生了一批所谓的“私家侦探”,他们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?
上周四,记者拨通一家名为“009侦探社”的电话,以调查“爱人外遇”为由咨询。
接待员声称,个人行踪调查毫无难度,一次性支付4000元,不出半月,就提供调查者行踪的录像资料、外出时间地点、接触对象、社会活动等。接待员补充道,他们提供调查、诉讼一条龙服务,若遇到夫妻外遇等问题时,在合法取证之后,还可安排律师,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。
记者又以广告公司部门经理剽窃员工设计作品,而且有外遇为由,向“忠顺私家侦探社”请求帮助。该公司的夏先生介绍说:“只要有经理的车牌号,10天内就能搞定,我们有专车跟踪。”“阿拉营业执照什么都有的,绝对正规,合同有法律效力。”
键入“私家侦探”,搜索引擎上举目皆是大大小小“侦探社”的网页。粗略统计,上海有不下百家,业务大多为商务调查、婚姻调查和民事调查等。为吸引眼球,有的首页还夸张地打出“你的妻子有外遇吗?”
上周初,在保证不透露公司信息的前提下,记者如约来到上海一家知名“私家侦探社”办事处一探究竟。
办事处设在徐家汇某商务楼内,门口没有任何公司标识,推门进去,只看到一架天文望远镜。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,有会议室、接待室、办公室等不同区域。“我们工商执照是市场调查公司,不是私家侦探社。”业务经理小李说道,“网上高调一点,是为了招徕客人,现实生活中,则必须低调。”
公司的人员架构分为业务经理、调查员、技术和网络、安保等。在这套人员架构中,业务经理是唯一允许和外界、当事人接触的“工种”,办事处负责洽谈业务。而调查员们呢,实际上在另外一个地方办公。
公司有4名业务经理,20多名调查员、技术人才,规模属于中等偏上。不同的“工种”,有着不同的年龄要求、专业背景和特殊技能。小李毕业于上海某大学法律系,工作3年多,“同学们都知道我做这行。”业务经理负责和客户沟通、部署方案、提供法律咨询,“说到底,调查后,总要通过各种法律途径解决,不能触及法律高压线%的提成。
调查员大多由转业军人、警察等担任,有着基本的“侦察”技能,但最主要是吃苦耐劳和严守秘密,当然,外表看起来也不能太过张扬。
在“私家侦探”社,调查员的行踪受到严密保护,记者要求接触调查员的请求也被婉言谢绝。小李说:“他们和常人没什么不同,只不过,有案子的时候,没日没夜地干活,没案子的时候,就可以休息。”
由于身份不合法,调查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“调查时,我们要求安全第一。”小李介绍了几项基本的技能,第一是蹲点技巧,比如要寻找大树、电话亭作掩护;第二是跟车技巧,最好是隔车跟踪。一旦确认被发现,调查员出于安全考虑,往往会放弃当日的跟踪。
1993年,公安部发布了《关于禁止开设“私人侦探所”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》。
《中国商务调查报告》一书的作者、法学研究者郑刚表示:“从法律意义上说,我国并没有私家侦探,既然是‘侦探’,必定有侦查行为,但是,法律并没有赋予民间侦查权。”然而,在诸多广告、报道和口耳相传中,窃照、窃听、隐蔽跟踪等侦查手段,是被私家侦探广泛采用的。而这,正是该行业引起广泛争议的地方。
“009侦探社”的接待员一再表示:“搜集的所有录像资料,都是被调查者在大众场合的行踪资料,不牵涉什么隐私问题。”但是,当记者提出要对被调查者的室内活动进一步调查时,他却表示,可以做这样的调查项目,但费用比较高,一般需要1万多元才能搞定。
“为了拉生意、求生存,不排除一些侦探社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。”小李说,“其实,我们用的都是民用设备,如望远镜、照相机、微型录音机、汽车等。机也有,但是会安置在公共场所,至于纽扣型、定位仪,那都是在电影里面才有。”
侵犯隐私,相当于“引火烧身”,大多数侦探公司,在调查过程中,都只是“点到为止”。上海某著名商务安全公司的王先生(化名)介绍了一个案例,应客户要求,必须提供丈夫在外过夜的录像,为此,他们在宾馆走道上安装了摄像机,24小时内,录下了客户的丈夫和第三者进入房间、第二天早上离开的镜头。
当然,在法庭上,私家侦探无法出面举证,因为他们没有民事调查的权利,一切证据都是由客户出示。“我们只是协助客户完成她的要求而已。法官并不会太过追究证据的来源。”
“前几年,社会各界对私家侦探行业非常关注,现在慢慢少了,这反而是好事,给了我们一定空间。各人踏踏实实做事,往规范上靠,优胜劣汰。”王先生介绍说。
在一些小的私家侦探社,婚姻调查占据了80%的比重。但在一些成熟的调查公司,这个比例则只有30%左右。“很多调查公司早期起步,都有这个过程。不能说这么做有什么不好,确实帮人解决了问题。但是和商务调查、知识产权比起来,婚姻调查的标的非常小。”
在“私家侦探”行业,也分为低端和高端。低端的“侦探公司”在小报上打广告,网上论坛、博客内曝光案例,甚至在路边、墙上张贴“牛皮癣”。高端的则不需要宣传,他们有固定的客户和来源:从律师事务所接案子,或者参加企业家协会、专题展示会寻找客源等等,大多和公司法务人员有着很好的关系。
“我们走在法律的边缘,高压线不能碰。”王先生说:“没办法‘清理门户’,我们只能不和他们‘掺和’。”因此,“私家侦探”社之间的横向联系非常少,“我希望社会上能有所规范,和行业内的健康力量一起,加强调查行业的自律。”